新兴亚洲市场埋1颗定时炸弹 青年高失业率阻碍经济
亚洲快速成长的新兴经济体,前景看来一片大好,但细究之下会发现埋着一颗定时炸弹:他们的年青劳工正在与高失业率肉搏。
孟加拉经济过去十年平均每一年成长6.5%,被视为削减赤贫的开发典范,但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该国青年失业率已经冲破16%,写下至少30年新高;中国的青年失业率也并驾齐驱。印尼尽管低一点,仍有14%之多,马来西亚是12.5%,处境比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富裕国家还糟糕,虽然又比青年失业率动辄25%的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国好一点。
这些新兴亚洲国家共有多达3000万名15~24岁年青人想求职却找不到适量工作,依据ILO,这个数字约至关于全世界同春秋层6500万名失业人口的一半。对于制造业基础没有中国广泛的亚洲国家而言,二位数的青年失业率已经引起如何推进经济进级的忧愁。这些年青人的不满也影响到政局,最近的例子是本月初孟加拉年青人群起上街抗议,迫使在任15年的前总理哈希纳下台;印度总理莫迪今年虽然顺利连任,他所属政党却也失去国会多数席次优势。
尽管青年失业率通常都会高于总体失业率,但对于想遵循中国成长模式的开发中亚洲国家来讲,青年失业人口之多引起一个问题:这条通往饶富的阶梯是不是已经崩塌。
例如孟加拉靠着成为成衣出产大国解脱贫穷,却没法进级到更繁杂且价值更高、也能带来更高技巧与高薪工作的产品出产,例如电子产品、重机具或者半导体。这些国家不只要以及效力超高的中国相竞争,还要抗衡已经开发国家吸引出产回流与自动化等潮流,这条日本、南韩及中国都走过的阶梯已经变患上更峻峭。
另外,还有劳工与雇主指望错配的问题。开发中亚洲国家每一年都有更多人寻求更高的教育、获得大学学历,毕业后偏向进入设计、行销、科技及金融等白领工作,但这些工作却没这么多。举例来讲,印度发展出举世闻名的信息技术业,但业者能聘雇的人数有限,班加罗尔普瑞姆吉大学(Azim Premji)去年的讲演显示,超过40%的25岁下列大学毕业生失业,比率远高于同春秋层、识字但没完成中学教育的11%。
联合国大学世界经济发展钻研院(UNU-WIDER)主管森恩(Kunal Sen)指出,若子女的教育程度高于双亲,就不会想从事以及双亲相似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政治领袖都没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