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6带回月背土壤 将空运至京开舱研究 助揭开月球演化之谜

photo.php_-126

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25日携带来自月违的月球样品,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新华社)

用时53天、38万千米的太空来回之旅,中国嫦娥六号取回人类第一抔来自月球违面的古老月壤平安返回地球。国家航天局宣告,25日下昼2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违面采样返回。月违样品将空运至北京开舱,科研人员将对于来自月球正面以及违面的样品展开对照钻研,对于于揭开月球演变历史之谜有重大意义。

香港大公报报道,25日下昼1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节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道器以及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尔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京大学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千米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规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下昼1时41分许,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千米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公里/秒)高速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施行初次气动减速。降落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在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气层,达到最高点后开始滑行降落。以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施行二次气动减速。

在返回阶段,如何减速是安全到家的症结。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半弹道跳跃式返回」,也就是返回器在大气层中「打水漂」的方式,将珍贵月违样本安全投递。其中最大风险在于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在这个进程中,大气一方面要提供阻力,降低返回器的速度,又要提供升力,让返回器在适量降速后能够顺利跃起,按筹划路径精准返回。指挥嫦娥六号返回器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的是中国航天科技团体五院502所研制的GNC(制导导航与节制)系统。

在降至距地面约20千米高度时,返回器转入开伞姿态。约10千米高度时,返回器打开下降伞,完成最后减速并维持姿态不乱,随后准确在预定区域安稳着陆。负责搜寻回收任务的发射场与回收系统技术人员,依据北京中心通报的落点位置信息,筹划行为路径,展开返回器搜寻,及时发现目标,确认返回器状况正常,有序展开回收工作。

国家航天局表示,按规划,回收后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掏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办交接典礼,正式向地面利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后续展开样品保留、分析以及钻研相干工作。

据报道,位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试验室行将迎来人类第一批月违样本,并进行存储、管理以及钻研。据介绍,试验室由外及里共分为三个房间,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抵达后,将在第一个房间进行解封,在第三个房间专门存储。

photo.php_-76

6月2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节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嫦娥六号返回器行将着陆的动画仿真画面。(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