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欧洲企业积极与中国脱钩 正加速寻找替代方案
欧洲企业采购主管向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在欧盟筹备加强审查中国商品的情况下,欧洲买家们正追求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在美国带头与中国脱钩下,减少对于中依赖已经成为目前欧企的大趋势,且正在加鼎力度寻觅替换方案。
欧盟运行委员会已经经启动对于中国政府补贴制造业的调查,预料将很快宣告对于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但欧洲议会的最新改选结果,极右派获得的席次显明增添,使这些对于中国商品限制性措施的运行,似乎呈现潜伏变量。
虽然如斯,依据报道,总部位在比利时的采购服务商龙源(Dragon Sourcing)首席执行官劳布(Richard Laub)直指,「目前(欧洲)的大趋势是企业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尽管美国先脱钩,但欧洲国家也在加鼎力度寻觅替换方案,他现在看到的是欧盟正在追逐这一趋势。
与美企在政策限制下踊跃寻觅新供应商不同的是,欧企专注于减少特定领域对于中国商品的过度依赖。
劳布表示,欧洲客户愈来愈耽心他在中国的采购业务,特别是非食物零售业的客户,他们包含服装、电器到消费性电子产品、玩具等产品,中国制造的这些产品占全世界消费的80%至90%。「非食物业无比、无比依赖中国」,这些类型的欧企就正在努力寻觅替换方案。
冯氏团体副主席冯国纶表示,许多欧洲国家与中国合作可能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将遭到影响,那末他们最佳也斟酌一下,自己可能会遭到甚么影响。
冯国纶5月间更曾经表示,客户曾经向他说,「我不在意你做甚么,只要让我在中国之外的地区(采购)到达30%,乃至更多,有些人乃至表示(在采购上)想完整离开中国」。
在江苏常州经营服装以及纺织品采购业务的查纳文(Naveen Jha)表示,虽然交货时间更长、本钱更高,欧企从印度、孟加拉及越南采购服装的比重愈来愈大。
许多买家感到从中国采购存在风险,如果价格还有一点空间,他们更愿意向印度采购。
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纽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因为美国买家将眼光投向其他处所,欧企可望从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沾恩。但即使如斯,一些欧洲化学物料、制药以及电子企业仍在追求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
至于对于中国的影响,产业分析师认为,各国企业「去风险化」的举措,不太可能对于中国的总体出口造成太严重的打击。毕竟,中国出产基地仍具备吸引力,将使寻觅新供应商的努力变患上繁杂,某些产品、尤其是较繁杂的产品,很难在其他国家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