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度经验

印度是文明古国,因为我对于历史的偏好,一直但愿有机会走访该地。一九九七年梦想成真,老板要我陪他到加尔各答(Calcutta,后改名为Kolkata),与「英美烟草公司」印度分部切磋合作事宜。加尔各达是往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所在地,名闻世界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就在此地济贫,直到咱们走访那年才过世。

因为老板亲临,英美烟草支配咱们住在公司的接待所。晚间六点半,公司在接待所办酒会欢迎咱们,酒类多不胜举,连我在美国时爱好的啤酒Stroh都有,只是它的酒精含量比美国的Stroh多两倍。

八点多离开接待所,我以为是去餐馆,但却是到此外一家俱乐部,喝到每一个人都八分醉,十点过后才到餐馆,看来印度人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用餐时只点饭菜,再也不饮酒。饭后服务生拿出装有香料的盘子,上有薄荷、丁香及槟榔,让咱们选择,这些香料是印度人饭后的最爱。

任何大城市总有几条街是路摊,唯加尔各答的路摊墙上钉有木架,木架上坐着此外一个卖不同物品的贩者,这是我平生首见的「双层路摊」。加尔各达是个工业城,傍晚经由市区,看到黑压压一片人牛争路,下班的人衣衫褴褛,景象恍若「人间炼狱」。

孟买(Mumbai)又称Bombay,人口一千九百万,是印度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四大都会。孟买与德里就如中国上海与北京的瓜葛,一个是商业、金融的中心,一个是政府、行政的所在。以多产而闻名世界的「宝莱坞电影城」(Bollywood)就在孟买。

印度号称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由于民主,所以行事迟缓,不像中国政府令出必行。二十一世纪初我到孟买,已经感觉到印度的经济正在起飞,孟买的地产至关抢手,办公室的房钱异样昂贵,可与莫斯科一争高低。那末,这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何而来?谜底是「来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又问何种美国行业?谜底是「业务外包」(Outsourcing)及电脑软件的发展。

印度曾经受英国的统治,英文程度比中国人好,所以能接到许多业务外包的生意。印度白领在家花点时间,便可取得高收入,何乐而不为?当年尼赫鲁总理花巨资发展大学教育培养人材,难怪乎微软的比尔盖兹(Bill Gates)选定印度南部的邦伽若(Bangalore)为他的亚洲软件发展中心。

一个不缺少人材的民主大国,发展没必要用原料制造、不污染的服务业,难怪乎扎卡瑞亚(Fareed Zakaria)在「后美国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一书中,嘶声力竭地宣称:「印度将成为后美国世界不可忽视的国家,形式可能比中国更好。」

独一让我质疑的是印度的「种姓轨制」:僧侣、贵族、平民、奴隷等四种阶级,如果这根深蒂固的轨制不能打破,则套用「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将永久存在,贫富不均将永久存在。」一个不公道的社会,如何能成为他国的典范?

印度商人比较机巧,导游自嘲地说了一个笑话:「如果你看到一名熟睡的商人与一条正要咬他的蛇,你必定不要打死那条蛇,由于醒来的商人会说那条蛇是他的玩物,你必需赔偿。」

孟买最值患上旅游之处,是为了欢迎英国女王到来而建盖的「印度之门」(Gateway of India)、市区的「钟楼」(The Rajabai Cloak Tower)及「维多利亚火车站」(Victoria Terminus)。在印度之门左近的Taj Mahal Palace&Tower,学英国人喝一杯下昼茶,晚间吃丹都理螃蟹(Tandoori Crab),就是到了今天,我还不能忘却其滋味。

第一次走访德里时,印度朋友告知我,必定要抽空到北部「金三角」游览。他夸大地说:「某年有一名美国总统走访印度,问印度总理是不是值患上参观泰姬陵(Taj Mahal)? 总理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参观过泰姬陵的人,一种是未参观泰姬陵的人。』那位美国总统打趣地说:『那末明天我将要变为此外一种人了。』」

为了圆此梦,二○○九年圣诞节,我带着全家人参加印度金三角–德里、阿格拉(Agra)、甲浦(Jaipur)的昂贵之旅。旅行社为咱们支配德里的住所,是往日竹苞松茂的皇宫,环境优雅,但进入皇宫以前的道路却住满露宿的游民,我亲眼看到一名母亲当街用旧铝罐煮东西喂小孩。一墙之隔,竟是一副「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殍」的浮世画。

德里是印度的首府,世界第六大城。导游带咱们造访为烈士所建的「印度大门」(India Gate)及「圣雄甘地火化留念公园」(Raj Ghat),再去参观着名的「红堡」(Red Fort)。重新德里到红堡,必需经由旧德里,其街道的拥堵使人咋舌!如果有人问我对于旧德里的印象如何?我的回答是:「人!人!人!」世界十大超大城市,印度占有三个:孟买第四,德里第六,加尔各达第八。中国的最大城上海屈居第七。

库达麦诺(Qutab Minor)是十三世纪初穆斯林建盖的。这儿有印度最高的石塔,红色大理石的塔柱,竹苞松茂的雕刻,壮丽雄伟的塔形,让人目不暇给而感叹其鬼斧神工。咱们曾经到制作石雕的专门店参观,才知道印度的石雕是将美玉镶嵌入大理石,而不是将宝石切块黏在大理石上面。

外国人到印度游览,必定要有当地人率领以策安全。那年咱们举家在新德里的Connaught Street大街上散步,说时迟,那时快,有三位中年妇人来到咱们身旁,一名故意哈腰捡石头,挡住了我的去路,一名用手伸进我的违包试探,幸亏我将钱包及护照放在裤带,未遭毒手。女儿们眼快,大叫:「有人抢劫!」那些妇人材匆匆离开。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理应有许多游客,然而治安若此,游客必定会裹足不前。

阿格拉由于有泰姬陵,而成为「恋情之城」,原来印度最后王朝莫卧儿王国(Mughal Empire)皇帝夏甲汉(Shah Jahan),为了留念爱姬穆塔致玛哈(Mumtaz Mahal),用了两万工人巧匠,从一六三一年起,花了二十二年,盖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白色大理石陵墓。夏甲汉的目的,是要让众人知道他对于这位爱姬的怀念。

讥刺的是,当众人为这位帝王的密意而打动时,他的第二个儿子鳌然贼本(Aurangzeb)竟无动于中地发动政变,将这位情圣父亲囚禁,让他每一天从被拘禁的城堡窗口眺望远方的泰姬陵,直到老死。

咱们一路印北金三角的旅游,看到的都是莫卧儿王朝遗留下来的宫殿与城堡,其中最成心思的是「骑大象上虎魄城堡」。虎魄城堡是建筑在丛山峻岭上的城池,从城墙的窗户望去,可看到建盖在远山的城墙,感觉好像在八达岭遥望万里长城一般。

虎魄城堡建于一五五八年,由于曾经是皇宫,墙壁、密室都是用精工细雕的大理石镶上宝石建成。有一个展现厅的墙壁用玻璃及宝石镶成,更是竹苞松茂。宫中设有水道,盛夏时可以带走暑气,这一切的一切标示着当年帝王糊口的豪奢。游完虎魄城堡,由于早起劳累,全家人不想徒步,搭了一部车子下山。下山后,导游带着咱们在Jal Mahal(又称Water Palace)小停,又带咱们去一家展现印度人「包头博物馆」左近吃午餐;饭后到甲浦市区的City Palace参观,这些流动大约折腾了五个小时。

说来可笑,我在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度印尼,参观了世界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图;在世界著名的佛国柬埔寨,参观了世界最大的印度教庙宇吴哥窟;如今又在世界最大的印度教国度,参观世界上最标致的穆斯林宫殿。

使人难以理解的是,每一天打开报纸,看到中东的紧张事态,常问:「为何穆斯林人不能与犹太人以及平共存?」 记患上有一名学识赅博的印度人告知我:「印度教不能算是一个宗教,视它为一种哲学,或许比较恰当。」我想印度教的教义似乎有点像中国的孔教,比较注重哲理与思想,不像其他宗教注重严谨的教规与典礼。会不会因而,印度教与儒教较能容忍其他宗教而与之以及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