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二季大选 莫迪连任几率高
印度预期将在今年第二季举办国会下议院选举,并发生新总理。一般估量,印度人民党(BJP)可望继续执政;但有分析认为,从阶级竞争到福利主义等诸多因素,仍有可能影响选举结果。
印度下议院议员任期五年,现任议员任期将到今年6月16日截止;印度选举委员会尚未公告新届大选日期,但外界推测会在4月至5月之间。
从去年印度诸多省份之处议会选举结果,和现任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高人气来看,BJP继续执政的概率颇大。
市调公司「晨间咨询」(Morning Consult)去年12月发布「全世界领袖支撑度追踪」调查显示,莫迪在印度民众心中的施政认可率高达76%,在全世界领袖高居榜首。
另外一方面,依据「本日印度」(India Today)去年8月公布最新一期「国人情绪」(Mood of the Nation)调查,52%的民众认为莫迪最合适担任印度下一届总理,而在野阵营领袖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占比只有16%。
下议院估量有543个席次,「国人情绪」调查显示,如果大选于当下进行,BJP一党就可拿下287席,若加之它的盟友,可拿下306席。
在投票给BJP的选民之中,有44%是由于赏识莫迪、22%是满意国家发展、14%是由于BJP的印度教民族主义、8%是BJP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其余为「以上皆是」。
去年12月中旬,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刊登美国华府智库卡内基国际以及平基金会南亚规划主任瓦须那夫(Milan Vaishnav)分析指出,印度大选行将开跑,有五大议题值患上关注。
这些议题分别为:省议会选举结果对于下议院选举的预测力降低、反对于阵营能否有效集成、高下种姓利益分配、福利主义比拚及外交事宜公家化。
瓦须那夫说,「后进阶层」是印度最大的票仓,各政党都必需争夺这个阶层支撑,比如进行种姓人口普查,并依普查结果提高现行升学与公职保障名额,但这是不是会引发其他种姓选民反弹,必需掂量。
在福利主义方面,从去年印度多个省份的省议会选举来看,各政党竞相向特定族群许诺各种福利,包含现金,尽管选举许诺不必定保证胜选,但各政党势将在此花费更多心思。
至于外交事宜公家化,瓦须那夫分析,传统来看,外交、国安与贸易政策是菁英阶层才会关切的话题,普罗群众则是更关注通货膨胀、就业机会等食衣住行事务,但BJP政府胜利打破这个藩篱。
瓦须那夫说,BJP政府于2019年胜利把一宗恐怖袭击事件转化为爱国情绪,去年印度担任20国团体(G20)轮值主席国,又通太高强度宣扬让群众注意到印度的外交成绩与国际地位扭转,晋升民族自信。
去年11月,印度有五省完成大选前的最后一波省议会选举,BJP在其中三省拿下成功。瓦须那夫总结,BJP目前无疑占着上风,在野阵营必需从新集结,发展出一套拥有说服力且灵便的前瞻性政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