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游新疆库车 思龟兹历史
新疆库车古称龟兹(音丘慈),「史记」记载公元前176年龟兹国就存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使龟兹国归汉;班超越使西域使龟兹国从匈奴返身,复归绝交65年的汉代,创立西域都护府;唐朝设「安西都护府」,领辖西域22个都护府及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驻军。
繁荣壮盛给龟兹带来富庶光辉,也带来雄姿英才,战火狼烟。11世纪龟兹归附黑汗王朝,由信仰佛教皈依伊斯兰教。从此西域36国中用时最久长的龟兹国失去独立政权王国,失去印欧血统以及吐火罗语种,失去信奉几百年的佛教信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1758年乾隆帝将龟兹从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定名库车。
龟兹人是雅利安游牧部落与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曾经信仰萨满教。西汉时,佛教由印度传入,佛僧托钵捧经来到南疆。魏晋南北朝时龟兹已经经佛光普照,建佛寺、凿佛窟,敲响晨钟暮鼓,曾经是西域小乘佛教的中心。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伽蓝(寺庙)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龟兹干患上土都冒烟的荒山断崖上到处洒落着佛窟遗迹,大型石窟群十几处,披发出绮丽的佛教光芒。
克孜尔石窟 范围最大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范围最大,保留壁画至多的石窟群。千佛洞南临渭干河,违倚明屋塔格山,约建于3世纪末,是中国开凿最先的大型石窟群,比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多年。8世纪后期逐步衰败。伊斯兰化运动后,佛寺的钟声被清真寺的呼叫所取代,克孜尔石窟惨遭人为毁灭性损坏,几近埋没于荒沙蔓草当中,少数壁画被盗,运往欧洲修复,曾经在德国柏林民族博物馆展出。
克孜尔石窟绵延约3千米,分四个区域,现有编号洞窟236个,尚有一批千疮百孔的洞窟等待清算。石窟是洞窟、雕塑以及壁画三位一体,包含供僧徒礼佛以及讲经说法用的支提窟,供僧徒栖身以及坐禅用的毗诃罗窟等,不同类型以及用处的佛窟规律地修建在一块儿组合成单元。佛像所剩无几,残余雕塑、壁画凤毛麟角,成为珍贵的遗存,可以窥见西域风情、天宫伎乐、衣饰乐器等。
古龟兹人善于歌舞,千佛洞的「天宫伎乐图」壁画展示龟兹胡旋舞的舞姿。敦煌石窟中反弹琵琶,就是从龟兹传去的。龟兹乐舞、琵琶汉朝传入中原,唐朝成为宫庭乐,影响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克孜尔壁画深受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多采取红、绿、蓝三色晕染画法,大量使用菱形图案,代表了西域石窟壁画的画风。
石窟前立高僧鸠摩罗什雕像,清癯的他身披袈裟,眉眼低垂坐于莲花座上。其父是印度人,母亲是龟兹国公主,七岁随母修行学小乘佛教,后研习大乘佛法。401年被后秦皇帝迎入长安,讲学培育8000弟子,翻译佛经47部,将龟兹以及焉耆语译为汉语,推进佛教文化在中原的传布与普及,直到70岁逝世。他翻译的「心经」、「金刚经」等译本是最通俗的佛教典籍。
大峡谷壮观 亿万年积累
沿着独库公路南段行驶,途中无数百米高的尖笋状山峰簇拥着峡谷,巧妙的雅丹地貌雕刻犯错落的簇状山体;前方红褐色的峰峦蓦然呈现,在阳光直射下红彤彤如一簇簇焚烧的火焰,那就是库车天山东大学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东西延展的巨大山体被库车河切割成大峡谷,纵深5.5千米。亿万年来,地层中不同化学元素的累积,使山体浮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带。地壳变迁,冰雪融水切割以及风沙吹蚀,峡谷双侧赭红色山体壁立千仞;峡谷内曲径藏秘,雄奇险峻的直立断崖、层层叠叠的石峰石塔石柱、栩栩如生的奇石怪岩,极具伟岸刚劲、怆然壮烈之美,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峡谷。
地缝隘谷仅容一人低头弯躯侧身通过。站在谷底仰视,双侧崖壁窄窄地旋绕直上,似两扇巨大的石门锁住一个神秘世界,光影神奇莫测,感觉被劈开的山体随时可能闭合;夏天冰雪熔化,峡谷变为河床,石壁下水流汩汩。崖壁上有一唐朝石窟,窟内壁有残余壁画与汉文本。
库车老城 多元文化遗存
库车以及中原的距离并未因交通改善而缩短,它孤悬大漠的位置不但是地舆的,还有心灵的。库车老城留下古印度、龟兹、吐蕃等文化遗存,保存着伊斯兰文化街区,使库车显患上更为遥远。
库车老城建在库车河畔,旧时「龟兹古渡」是一座桥,不是渡口,如今建了团结新桥,分隔新老城,一桥之隔恍如遥隔几个世纪。新城宽阔的大街,新楼林立,维族人多聚居老城。周日是巴扎日,当地人来团结新桥赶集,充溢人间烟火气。
老城很安静,民居大门都漆艳丽的色彩,窗户长廊木雕花纹,葡萄藤在墙上蔓延,门边放一排花草,不少人靠农业养活、以手工餬口。冷巷通往果园以及麦地,土路晒着人与畜生深浅的脚印。绿洲以外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毛驴适应南疆干旱酷热的气候,在库车2000多年的人类历史中,小毛驴驮过托钵捧经的佛僧以及拜佛人,也驮过手捧「古兰经」的阿訇,来回于清真寺之间。
三、四十年前,库车人口40万,养着四万头毛驴,维系了一个手工业链:铁匠铺钉驴掌,炉火不断铁锤叮当。皮匠做皮具,木匠制驴车。
古老糊口的印记犹存,但驴车再也拖不动库车了,交通工具换成四个轮子;偶尔有老汉赶着四只小蹄的毛驴车,摇着铃走过,有拉货的,也有载人的「驴的」,晃晃悠悠载着库车人在这块绿洲上打转。维吾尔人禁吃驴肉,不用驴皮。当地人日复一日重复着古老的日子,好像一幕幕历史生动回放。
库车是比较饶富的农业绿洲,馕大如车轮,烤肉很大块,羊肉串有一米长。羊杂碎、煮羊头、烤包子……,香梨、无花果、石榴、干果等,全是未经改进的原味瓜果蔬菜。
比加克村是库车大馕的家乡,大馕城汇集50多种原料、口味不同的馕。面饼在空中盘旋拉扯摊薄,扎出图案,撒盐水,拍在馕坑壁上烤到焦黄。大馕直径半米卖4元,薄脆,越嚼越香。维吾尔人院里都有小馕坑,馕除了了作主食,庆生、婚丧嫁娶都少不了,维族传统婚礼中,新郎新娘在亲朋好友见证下,吃一块沾着盐的馕,宣誓对于婚姻虔诚;馕已经经成为新疆的民俗符号。
龟兹古城 最大佛教遗迹
离开库车城区就是光秃秃满目凄凉的荒漠,库车城西2千米有一座古城遗迹,呈不规则正方形,周长近三千米,东、南、北三面夯土城墙尚可识别,西墙荡然无存,若非刻有「龟兹故城」石碑,没人会把这个土堆以及千年前的龟兹都城联络起来。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屈支」记载寺宇恢弘、僧侣云集、香火繁盛的昭怙厘大寺,如今称苏巴什佛寺,始建于魏晋,壮盛于隋唐,是新疆发现范围最大、历史最悠长的佛教建筑群遗迹。公元三至十世纪,龟兹佛教昌盛,苏巴什佛寺吸引万名僧人,后来毁于战乱。
遗迹范围宏大,阅历千年风雨腐蚀以及人为损坏,仅剩泥土断墙在凄凉中诉说往日光辉。西寺遗迹只有形状隐约的黄土塔堆以及几堵残墙;隔着干涸河谷相望,对于岸东寺还有几座残墙。历史记载的晨钟暮鼓,幡火不绝只能想像。
塔座发现一个墓葬,是20多岁怀孕女子,身穿金线丝绸,现保留在龟兹博物馆,还出土大量畜生骨骼,证实当年僧侣们吃肉。东京博物馆一件舍利盒绘龟兹乐舞「苏幕遮」,法国盗走七件绘乐舞图象的舍利盒。
库车河边克孜尔尕哈烽燧遗迹只剩残高约13米、长宽约5米的黄土柱,建于西汉,是丝绸之路最先的军事设施,长城向西域延伸的标志。
出土的龟兹文书柬只有两个人能解读,一个日本人,一个国学巨匠季羡林。季羡林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独一的交汇的地方。」
龟兹古城有一片维吾尔麻扎(墓地),插在坟头上的树枝以及布条是萨满教的,听说能接管宇宙中的「灵」;初期清真寺仿照佛寺建筑,或者者直接将佛寺改作清真寺。麻扎凸字形结构是佛像的影子,宗教像尊贵的客人留住在库车,几千年的岁月,祖先与后裔都拥堵在大漠中这一片绿洲,拥堵在古城的迟缓时日中。
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迹、克孜尔尕哈烽燧遗迹纳入丝绸之路遗产,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库车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龟兹以及库车被时空对峙着,同时又一直血脉相连着,从龟兹到库车的距离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