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云冈石窟 佛教雕刻艺术之最
石窟发源于印度,一般为高僧在哪一个岩穴里讲经或者坐化,后人就在那个洞中凿像、立像或者画壁画像留念他,就成为了窟。
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龙门石窟及云冈石窟,以我这非专业纯游览的人来讲,三窟都参观过,个人觉患上云冈石窟的万千雕像最使人冷艳。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该窟依砂岩断崖而凿,先挖洞再凿佛像,是货真价实的石雕。石窟东西绵延达1千米,现存45座主要洞窟以及209个附属洞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份,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先,气魄最大的窟群;东中两部份是北魏一朝,积60多年的皇家洞窟,由皇家贵族主导开凿,西部的西岩绝唱,则是迁都洛阳后的民间作品。
入空门 打开佛之智能
还没进门,昙曜黑黑的煤雕立像就矗立面前,清癯刚毅更兼慈爱的脸庞,微笑面对于众生,袈裟尾端看似随风扬起,导游说,其实后面应当还有一匹马,只是没雕出来,咱们开玩笑说那是隐形马,袈裟是被隐行马衔起来,意思是马识善人,知道昙曜是善人,所以只咬衣服不咬人。
后面入口的屋顶上雕的是蛇、凤凰及中间三角形的火,火代表涅槃重生。多如过将之鲫的人群进入门坎,通过一道气概磅礡的13对于骑象四棱神柱,这大象石柱让我联想到神道,二者很有类似处。再往前行有一面高大的长墙浮雕,叙述的是皇帝出游的盛况,坐着牛车,嫔妃及宫女陪侍步行,还有飞天在上面飞翔,热烈极了。
过了入佛知见门,想来就是要让众生通过此门,能打开跟佛同样的智能,体验到佛之智能所证的境界。接着进入洞窟区。
由于各窟内的佛雕是连着山体的石雕,所以小偷没办法偷走石像,只能偷走石像上以琉璃镶入的眸子。因而如今咱们看到的石雕,许多都是有眼无「珠」,唉!可叹无德庸人伤国宝,幸亏佛雕失眼不失明镜心。
东段赏宝藏 见佛万千盼智开
第二窟寒泉洞,洞窟正在整修中。窟内三级方塔居中,只看到最上方的四角镂刻八角柱,洞顶右边仍可见小小彩色佛像龛,一二窟外墙的小窟有释迦摩尼的坐像也仍依稀可识(图五:外墙的佛祖坐像)。古道车辙在石窟外的布棚下,千年前此地曾经是商业要道,载侧重物的马车,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痕迹,金代之前称为古道车辙。
第三窟灵岩寺洞,窟前的解释牌说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但终北魏时期未能完成。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以及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尊高10米,倚坐,脸部圆润饱满,神态超然,双侧菩萨头戴宝冠精美庄严。
第五窟大佛洞,踏入洞窟前,双侧有壁画,一侧壁画色彩还很光鲜,另外一侧则色彩剥落,不是受到损坏,就是被人盗拓不胜利,光秃的胎墙袒露。即使如斯,依旧可以看出画作精巧,矿物颜料用色丰满丰富。
里面的大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一尊佛雕。大佛采跌坐坐姿,双手轻放膝上,双膝间的距离有15公尺长。穹顶彩绘丰厚,惋惜多已经掉色,四处布满佛龛,旁侧墙上还有精美佛像壁画。
第五六七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檐下的彩色木梁、木柱、及许多头角峥嵘的龙头木雕,都无比可观。
释迦佛传故事 雕饰富丽
第六窟是释迦佛洞,该窟为中心柱窟亦名支提或者塔庙窟,雕饰富丽被誉为 「云冈第一伟观」,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窟内现存反应释迦一辈子的佛传故事30余幅,表现了佛主从出生到出家及弘法等故事。窟室的观赏线路就出现一个「回」字形,就像一般庙宇一般,信徒或者僧众可以绕中心转一圈参拜的动线。塔身的四面都分成上下两层,上层龛的主尊都是立佛,下层造像各个不同,分别是南面的结跏趺坐佛、东面的交脚菩萨像、西面的倚坐佛、北面的二佛并坐一佛龛,是云冈特点之一。
第七第八窟是西来第一佛洞及佛籁洞,第七至第八窟并列,是云冈最先的双窟。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揉,东西文化在这里产生了最绚烂的撞击与交融。北壁上层大龛正中为交脚弥勒,双侧为倚坐佛像,下层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窟中佛像无比可爱,姿态表情丰厚异样,载歌载舞,有启齿大笑的,有翘腿的,有拍手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还有蓝色翅膀天龙八部护法之一的大鹏鸟,也高高在上与众菩萨同乐呢。
五华洞 音乐跳舞窟
第九到13窟,俗称五华洞。第九窟、第十窟并列,同期开凿,均分先后两室。 第11、12、13窟并列为一组。第11窟中央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塔柱边雕满佛龛,下层四面各雕有一正面立佛,立佛双侧胁侍菩萨,细颈瘦腰神态温雅,听说是辽代补凿的。东壁有北魏太以及七年造像题记。
第12窟是云冈鼎鼎着名的「音乐窟」五华洞,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形象;走进云冈音乐窟,好似翻开了一部光辉的世界音乐跳舞史,中原传统乐舞、鲜卑族乐舞、西域乐舞、西凉乐舞及高丽乐舞荟萃一堂,雕刻技艺的生动灵便及着色艳丽,使人叹为观止。
第13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右手段下有一小佛托着大佛; 第14窟雕像多已经风化。第15窟是个方形单窟室,旧称千佛洞。窟内现存造像1万多,密密层层满满大小佛的坐像立像,所以又称为万佛洞,它们意味释迦分身十方,画佛排列有序。
石窟中段 云冈镇窟之宝
昙曜五窟是第16窟至20窟,既是云冈石窟首先开凿的五个大型石窟,也是文成帝复兴佛教的一项首要工程。 昙曜五窟位于云冈石窟群的西端东侧,也就是整个石窟的中部一段,由西到东分别为第20、19、18、17、16窟,石窟方位皆坐北朝南。除了第20窟前壁已经崩毁外,总体在石窟外观拥有一致性,且石窟内部皆塑有一尊高达十余米的大像。
第17窟的北壁主像高15.6米,胸珮蛇饰及短璎珞,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拥有浓烈的异域情调,惋惜照片已经看不出来。东西两壁的立佛坐佛,仍模糊可以看出衣饰线条流畅。
第18、19、20窟为一组,19窟是中心窟,开凿最先;18窟布局完全,北壁主尊如来立像高15.5米,面颊丰润,身披千佛袈裟,菩萨以及天顶皆颜色鲜艳。另外一面壁上的立佛面容祥和慈爱,服饰颜色华美。第20窟外侧的檐柱已经坍塌,成为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留较完全,脸型饱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爱,雕饰精美,刚健雄壮,是云冈石窟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他如今面对于群众,是最美云冈佛像,导游说它是云冈的外交官,是云冈的镇窟之宝。
西岩绝唱 民间造像乐土
最后在西段前看到立碑上的叙述:「西岩绝唱,是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皇家工程收场,西部山麓成为民间造像的乐土。晚期雕饰更为精美,法像清秀脱俗。中国初期的佛教艺术,改梵为夏的历史进程,至此完结。」固然即便导游敦促,我仍急匆匆走一遭,赏识民间作品,保留虽未臻完善,仍有可圈可点处。
有人称云冈石窟是「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工匠们千刀万刃凿刻而成的庄严、自若、微笑的泥像,那些从天而降的菩萨、力士、飞天等,融入印度以及波斯艺术表现手法,使人叹为观止。
山西最令我冷艳的游览景点云冈石窟,带着400多张照片回来。写完小文,等于重游一遍,从一个个石窟中急匆匆地走进、走出,想着北魏时期民族文化融会中的点点滴滴,仰望一尊尊神态各异的佛祖与菩萨众泥像,体念佛眼观看世间万物,佛心慈悲劝导众生,默念阿弥陀佛,为此文画上句点。
小启
您去过哪些处所游览呢?有甚么好玩的?有甚么惊奇的?欢迎与世界周刊读者分享。
投稿电邮:[email protected]
请附中英文姓名、稿酬支票擡头、稿费寄送地址,请留底稿,恕不退件。
请您配合:
1.来稿限3000字下列。
2.游览中有没有要注意事项或者交通须知,欢迎一并寄出。
3.请精选照片10张之内,照片档案不宜太小,请以1M~2M像素为标准。
4.照片jpg档随信寄送,并附注图说(也能够做成文件名)。
5.请勿提供网络照片。
您的投稿,本报相干版面及世界日报新闻网(worldjournal.com)患上选用刊登,请勿一稿两投,严禁抄袭,投稿者文责自傲;对于于有抄袭争议之稿件,在未经确认为投稿者所创作前,本报系患上不支付稿费;若确认是抄袭,扣发稿费,来稿永不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