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8万逃逸移工仍无解 台又另辟印度蹊径
台湾以及印度近日签订劳务合作备忘录,将引进印度移工。大选前,民间即盛传政府将引进10万印度劳工,当时蔡政府斥为认知作战的「假动静」;如今,证实风闻不假。唯对于于实际引进人数,官员宣称将依台湾不同产业的实际需求而定,绝非引进10万印度移工。问题是,台湾目前逃逸移工人数已经高达8.6万,政府对于此仍束手无策,却立马另辟蹊径引进新移工弥补,岂非泼油救火?
台湾移工人数年年上升,目前已经超过75万人,其中高达一成一移工逃逸无踪。如斯高比率的移工失联,一则显示政府缺少优良的管理政策,仲介业收取高额费用却有权无责;二则反应移工市场凌乱,民间非法雇用情况严重,而移工也甘为更高的薪水冒险脱逃;三则是政府部门懒惰成性,无心处理移工脱逃的烫手山芋,装作这不会形成社会治安要挟,还宣称移工犯法率极低。
蔡政府不在意移工的多寡以及逃逸问题,不表示社会群众对于此无感。这次,不少人对于政府引进印度移工提出质疑,主要就在台湾已经有越南、印尼、菲律宾以及泰国等多国移工,他们信仰不同的宗教,使用不同的语言,引进移工的家庭以及企业甚至社会都需要一番适应。若再加之印度移工,由于宗教及糊口习气差异不小,则需要更大的磨合,将加重雇用者以及社会的适应负担。
蔡政府为什么跳出东南亚的新南向习气圈,隔洋远从人们比较目生的印度引进移工,从民进党的宣扬图卡,可以一窥端倪。其说词是:印度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占有首要地位,聘用印度劳工来台可以加深双方瓜葛,相符战略方针。为此,民进党尤其夸称印度劳工劳动素质不乱,在国际间评价优良,各国竞相争夺。由此察看,这以及蔡政府不顾供应链本钱以及美国劳工工作习性,硬要台积电前往美国设厂同样,把引进移工或者出国设厂当做战略棋子来用。
另外,劳动部也提出另外一种说词,说日、韩两国的移工来源国多达10国,而台湾移工仅来自东南亚4国,因而有更大的扩张空间。这项理由,听起来似是而非。日本人口为台湾的5倍半,但移工人数仅205万人;韩国人口为台湾的两倍半,移工人数仅一百多万人。它们不像台湾,传统低薪产业一喊缺人,政府就不断开放移工进口知足业者需求,而不顾社会的感受,和国内大量低就的人力仍未充沛运用。何况,日本以及韩国都使用大量的中国移工,但台湾却把语言相通的陆劳排除了在外。
台湾这些年大量引进外籍移工的后遗症之一,是传统产业的低薪固着化。影响所及,有些产业即知足于低本钱经营,完整不思进级转型,致使初出社会的年青劳动人口也连带变为低薪族。蔡英文任内,虽连年调升基本工资,但其受益者主要是外来移工。对于台湾青年而言,产业不晋升,薪资低迷化,他们就愈加高不成、低不就,许多人被迫成为了满街奔忙的外送员。
政府如果不能从产业面及社会结构面去思考国民的发展,一味想用廉价移工来弥补传产的缺工问题,未来台湾的人力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必将面临极严峻的断裂。举例而言,目前施行无薪假的厂商约300家,影响的员工近万人,缘由是接单不足,引进移工反而加剧就业难题。再如去年高喊缺工的旅宿业,请求引进三千移工,但今年国旅显明下滑走衰,他们的需求还在吗?当越南移工赴日工作的起薪是4万台币,台湾对于他们还有吸引力吗?蔡政府请当真想一想!(转载自联合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