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起舞的古树白茶(下)

photo.php_-116

欢喜的采茶季节。(图/何杰提供)

云南普洱茶向来有「一山一味」之说。何以冰岛古树茶能够位列至尊呢?

这以及冰岛茶的来历有关。

良多人第一次接触冰岛茶,容易把他以及北欧那个同名的国家联想在一块儿。其实这二者一点也不相关。冰岛原是傣语「丙岛」或者「扁带」的汉语谐音,它位于今天的云南省双江县猛库镇冰岛村。

尽管云南的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之前,但当时云南产茶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布朗族、拉祜族聚居的无量山、哀牢山、景迈山等坡度较大,不合适种植水稻等精细庄稼的高山地区。当地除了了茶树,只能种一些玉米、苦荞、洋芋等粗粮,所以高山上的人们虽有茶,但日子过患上不富裕,而傣族人大多聚居在山下相对于平缓的坝子里,他们种植生果、稻谷,蔬菜,鱼米之乡的糊口相对于富裕。

在茶马通商的唐宋时代,冰岛尚无出名的茶。明清两代,云南改土归流后,本地土司以及汉人流官共同执掌处所政治经济。当时的普洱府承当着给皇宫供奉茶叶的差使,每一到采茶、收茶季节,官府的人就会来到山上的村寨,向土司买办茶叶,反倒是山下的傣族人遭到冷落。

据史料《双江傣族简史》记载,明成化年间,猛猛处所来了一名年青有为的土司罕廷发,他到任后,发现自己领地上,虽有一些野茶树,但却没有好茶,因而不能提供富有特点的贡品,也就缺乏以及官府、宫庭沟通的管道,对于于自己的地位稳固极其不利。他抉择要在自己领地上培养出上等的好茶。

他便派出使者,在云南各个山寨,去寻觅最佳的茶叶品种,带回来进行试种。

有一年,冰岛村傣民岩庄等人,送礼物到悉博,向悉博处所官谢恩。岩庄等人在悉博集市发现悉博加工出来的茶叶,条索肥壮粗大,特别漂亮,再尝其味,比野茶好良多。返回后,即向罕廷发汇报此事。

于是,罕廷发派岩庄等人重返悉博,请示悉博处所官后,派人前去学习茶叶栽培、加工技术,学成归来,罕廷发优先让猛库冰岛村建盖佛寺,并命岩庄等人在冰岛佛寺周围首次试行培养茶苗。第一代培养胜利一百五十余株茶苗,移植栽培数十年后,茶树长大,开花,结果,用茶果再继续孳生发展。

这第一代培养出的茶树,现在被称为「母树」,它们是现今猛库大叶种茶之祖。

随后,罕庭发的茶叶名冠云南,西双版纳的车里宣慰司,每一年向北京皇宫提供的贡茶,便由冰岛茶为主了。各个山寨的土司,都带着礼物、金银前来求茶种。但无论这些茶叶在哪里栽种,茶的味道都仍是产自冰岛地区的最佳。从那之后的六百多年里,冰岛茶渐渐成为云南普洱茶中,最高品质的意味。

但冰岛的古树茶,也阅历过各种兴衰。

特别是从晚清在二十世纪九○年代之前,云南的普洱茶的价值,未患上到世界的认可,由于茶叶经济价值不高,在以粮为纲的岁月里,冰岛茶区的良多古树茶园,农民们都懒于管理,几十年下来,古茶园最后都沦为荒草杂木纵生的废园。一些茶树渐渐地恢复了野性,成为了野茶。直到二十一世纪,跟着普洱茶在茶界的复兴,已经经被人们遗忘了好久的普洱茶中王者——冰岛茶,才从新成为全球茶叶品鉴家追捧的顶级佳茗!

五、

二十多年前,红姐回到自己童年时成长的临沧,在那里,她渡过自己无牵无挂的童年时光。由于父亲是当地驻军首长,他们一家住在政商最高处的一栋三层木结构的楼房里,站在窗前,可以远眺整个临沧的景色。窗前,还有一棵数百年的三角梅,一年四季,这株三角梅都盛放着火红的光,彷佛照临老街的一片光明。

她回到临沧,访问茶乡冰岛的时候,看到有这么多的茶园处于旷废中,她觉患上好惋惜。于是,她用自己多年经商所患上,买下了大片的茶园。

可是,古茶园的这些茶树,在被撂荒近百年以后,看上去满树的茶叶嫩绿肥大,然而采下一喝,味道却极其苦涩,不堪下咽。

古书上记载的输送给皇家的贡品,确定不会是这个滋味,怎么让茶叶重回甘甜呢?

于是,她开始了她艰辛的芬芳之旅。

她向寨子里的老茶人求教,向生农学院的农业专家求教,自己查阅数据。她由此患上知,野化的茶树,由于不采不摘,茶树的养分循环被打乱了,必需恢复经管,让其与自然能量、山水营养有效交换,如期摘采,令其依序更新。

于是,她带着一批农民工,在山上给这些茶树松土理沟,去除了老叶残枝,修剪枝叶。

第一年的茶是无法喝,也无法卖,全体清掉。

第二年稍微好一些,然而茶的味道仍是苦涩。

到了第三年,茶树慢慢恢复养护后,春季枝头的芽尖圆润丰满、光采动人,虽然请了老茶师依照最地道的普洱茶制茶工艺,杀青、堆渥、揉搓、晒干,然而制成的茶,喝起来味道仍然缺乏韵味,送给朋友们品味,大家都觉患上这类茶,苦涩味过重,仍然失败。

怎么才能把这样的茶叶做成高真个产品呢?

三年多的时间里,每一到制茶季节,她便以及炒茶的师父一块儿,亲手操作、钻研。

炒完、制完,一杯一杯地试喝,不满意,倒掉,重来。

调剂杀青的力道,调剂堆渥时间,调剂炒制的火候,调剂翻晒频率,调剂光照的强度,从中寻觅最好的效果。每一一道工序都像试验室做试验同样,严谨地记录下来。

三年时间过去,上千杯的试喝,都没有患上到满意的效果。

人与自然对于话的语言,仍然没有找到。

六、

于是,她翻阅大量的数据,查阅古人的制茶法子,了解印度大吉岭五美金一克的高端茶叶制作法子,又到福建向福建茶人学习制作工艺。把几十种名山名寨的茶拿来品饮,细辨其中的口味差异,体味其中的工艺变化。

无数个日昼夜夜过去。寨子里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有一天,她在茶园里巡查的时候,随便将几片嫩茶放在嘴里,轻轻咀嚼的时候,那种隐隐的甜味与清香,瞬间如花萼裂开,花香溢出,满口异香,使人神醒身轻。

一瞬间,她似乎取得天启:原来一直在用传统普洱茶的工艺对于茶叶进行驯化式的制作,然而这类野化后从新回归的古树茶,以及其成熟的普洱茶品种有着不同的风味,多年未经摘采,沉睡的生命蕴含了太多的有机物资,清醒过来的茶树,蓬勃丰满的生命,不合适过分的人为,后应当用一种最自然的茶法来做。

她赶快从新制订了技术流程。

接下来又是三年,每一年春季,她来回于临沧以及昆明之间,将制成的茶叶,请茶界的朋友、专业的品茶师,还有艺术家、诗人,反复地品鉴、提意见,然后在工艺上不断改造,尽最大可能保住茶叶的原生状况,同时将其内部的芬芳与精髓纵情地施展出来,而且还要通过特殊的工艺去除了原茶叶在近百年野化进程中,残留下的苦涩之味。

这是极其精妙的技术以及幽微的艺术,还有神秘的审美判断。

六年过去了,数千杯的试喝,数百次的工艺调试,终于,一款绝世精品的古树白茶成型了。

当古树白茶的工艺以及口味终究定型的那一天黄昏,刘姐坐在她的初制所门前的一棵大榕树下,近旁,一株高大的三角梅在怒放。手捧一杯清甜的白茶,看着夕阳的余辉洒满冰岛的茶山,给寨子镀上一层金辉,晚风中,飞鸟投林,阵阵花香在风中飘扬。

那一刻,她觉患上世界如斯美好,她恍如能听见整个茶山以及土地、山泉、百鸟的低语、呢喃,看见天上的星空在微笑,感觉自己整个身心就要熔化在这山水之间。

今天在普洱茶的江湖里,有没有数的传说以及故事,有良多炒到天价的茶叶的神话,但这些,都只是普洱茶市场上的浮沫而已经。当岁月撇去普洱茶的诸多神话以后,真正使人陶醉以及赏识的,依然是那些保存着山林精髓,能与自然做朴实的对于话,能引起人灵思清发的茶,才是经典。就像这一款彷佛从自然的启发中,取得灵感,创造出的古树白茶。(下)(寄自北京)

photo.php_-117

冰岛老寨中树龄超过一千年的茶树王。(图/何杰提供)

photo.php_-118

古木参天的布朗山寨。(图/何杰提供)